top of page

以老子哲學看城市規劃 – 當代城規理論演變及未來城規制度發展初探


主題:以老子哲學看城市規劃 – 當代城規理論演變及未來城規制度發展初探

  1. 引言

  2. 這篇論文試圖以老子哲學理論,分析城市規劃(城規)理論演變的過程及探討規劃理論可能出現的另一波思潮。這裡並不試圖提出對任何城市問題的解決方案,所得出的方向性思考需另文和規劃同行加以商討和實踐化,評估其可行性,方能在實踐中予以測試,是以本文副題為初探之故。再者,這篇論文只是以相對於整個國家而言以香港的地區性規劃為探討分析對象。對象背景是具香港特色的資本主義、民主主義作限定。其他社會制度及經濟系統為背景的政治體系,並不是此研究的探討對象。至於老子哲學的原則,則以中文大學劉笑敢教授的研究結果為老子哲學核心理解。基於上述考慮,論文有着以下的總體攢寫思路。此研究先將 (一) 概述老子哲學概念;(二)探討當代規劃理論演變;(三) 城規理論演變過程與老子哲學理論關切的相似性;(四) 以香港發展為例看老子哲學的實踐;(五)作總結及推敲城規理論的另一波思潮。

  3. 概述老子哲學概念

  4. 道德經是老子以作為聖人的立場(即在上位者)對「道」的描述而攢寫的著作,當中描述的重心包含了對個人、群體、事件乃至在上位者的某種規律及應有的處事態度。描述了「道」兼賅有無的特性。

  5. 劉笑敢教授認為老子哲學表達出人類知識有其侷限性,明白這一點則有助理解世上常常出現的兩難局面,以緩和局面。而兩難局面的出現必將帶出正反理論的概念,即沒有常處於兩極狀態下的恒常性。明白到以上的概念,在上位者應保持從總的觀照角度看事情及應恪守「知其雄,守其雌」,即雌柔原則,的辦事方式,以柔弱勝剛強的原則處事,避免不必要的剛性衝突及使問題過份極端化。在操作層面上,在上位者可遵循無為而治的處事態度,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態度,以輔萬物之自然,承認個體與群體在沒有強制下可自發自強為首要任務,使之達到和諧平衡的狀態,反思現在所謂發展的趨勢。最終能得以達致人文自然的理想社會狀態,即處於無序與強制有序的狀態之間的理想秩序追求,個體與群體有其能相互尊重的恰當分寸感(它沒有出現的必然性)。

  6. 除了正反理論外,其他重要的概念只要實踐下來,不難理解,是故下文以探討正反理論為主。正反並生論可分為四個層次:正反相生或正反相依、正反互轉、正反相彰或以反彰正、及以反求正的。

  7. 正反相生是說事物的對立的兩方面「互為因果,因正而有反,由反而有正。正反相依是說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形影相隨,不可分離,不可能有正而無反,也不可能有反而無正」。正反相生是正反相依的一個特例,可參照《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己: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己」。當中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或意義。(1) 美與悪,善與不善之事的互生關係,即有美而有惡,有善而顯不善;(2) 美與惡,善與不善概念本身的關係,美的概念和惡的概念,善的概念和不善的概念都是成對出現的;及(3) 大家皆以一種美為美這種情況是醜惡的,大家皆以一種善的形式為善這種風氣恰恰是不善的。例如韓國流行女子容,大家都是同一種美的標準把自己整形,唯韓國男子愈來愈不接受曾整容的女子。 正反互轉

  8. 把對立面相互轉化的理論概括為正反互轉。在正反相生和正反相依的情況中,已經暗含了正反互轉的可能性或必然性。可參照《老子》:「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出現的條件為:「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極和正就相當於轉化的條件。事物發展到自身生命過程的頂點或終站,動力減弱,就要開始頽變,反之亦然。就如朝代的興衰更替。正反相生/正反相依及正反相彰或以反彰正對客觀事實的描述。如頽廢、吸毒青少年無適當人士如社工等作為轉變條件的幫助,則這青少年重回正常人生的軌道將極微。 正反相彰或以反彰正

  9. 這是老子辯證法中獨特的觀點,他認為比較完滿的事物應該是包含某種反面因素的。避免有利的情況轉向不利的方面,預先採取某種反面的姿態或因素來保證正面的狀態不轉向反面。可參照《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贏若絀」。就如股票市場中被炒高的一支股票已續漸隱含了持貨者出貨獲利的條件一樣,會因持貨者大量出貨導致股價急速下跌的情況相似。 以反求正

  10. 老子認為在操作層面上,如欲取某一事物及想發,必須反其道而行獲得。可參照《老子》:「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就如於市場上你對負責售賣你有興趣購買的貨物的推銷人員示以毫不關心的態度,幾能以較平價格獲得一樣。正反互轉及正反相彰或以反彰正理論主張,如足球的防守攻擊策略,如越王勾踐卧薪嘗胆一樣。

  11. 總的來說,正反並生論概念的實踐都有其條件性,它不是必然發生的。去逹到一個目標有不同的方法,無必要只使用單一的方法及衡量標準。可多角度去思考。對立面的轉化是可能的。

  12. 城市規劃的理論演變過程

城市規劃工作特性簡介

  1. 城規的特性本身就是聯繫及統疇不同專業、想法,在社會、經濟及環境上作出平衡的專業,向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發展進發。它最初已有其網絡性的特質,是動態的。城市規劃就是需要以多方面思考及聯繫走出困局。

城市規劃理論的演變過程

  1. 當代城市規劃理論可追溯至公元二十世紀初由Rexford Tugwell 以凱恩斯經濟學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它以社會為實驗的對象,收集和分析數據,設計及評估不同方案,及成立實踐系統。此為最早期的規劃理論及操作,可以說城市規劃為設計與科學計算的融合。至五十年代,Harvey Perloff, Edward Banfield及Julius Margolis發展出用於民主社會的「理性規劃模型」,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加進經濟及政治科學等考慮因素。在當時有關的規劃任務有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保障公眾資產、解決規劃不公平、生產出應出現但還未出現的市場。規劃也有制訂宏觀藍圖以減少環境滋擾和交通擁擠、資源保護、提供穩定營商環境、改善生活環境、平衡個人及集體權益、及制訂宜居城市等任務。

  2. 到五十年代後期,Charles Lindblom明白到,就算規劃藍圖制訂得如何的漂亮,在面對政治現實下,城市規劃在實踐上也變得脆弱無能。偉大藍圖在誕生的瞬間,就不能解決不斷變化的社會問題。並且,不受政客支持或妥協的規劃,根本是毫無用處。這令「漸進主義」(Incrementalism)開始抬頭,從一步一步的少改變開始做起。而漸進主義的基礎在於以社會實驗的結果為判斷準則及主張任何分析都不應該有前設的決定。而由John Dewey提出的「實用主義」(Pragmatism)則更提倡透過經驗中學習,轉變想法、找出問題及解決方法。將問題交給社會討論,把結果交給政府部門完成,讓其守護公眾利益。

  3. 到七十年代,理論百花齊放,以時序概述,有建議為貧富兩極社會制訂雙重方案的「倡議規劃」;有認為規劃師應將艱澀用語淺白化,讓社區及其脈絡領導社區設施建造實踐的「城市制度理論」;有讓專業人士提供知識,而讓公眾決定的「互動式規劃理論」;有希望政府向社會學習,從大層面規劃轉為較少型及人性化、授予少量自治權力的規劃想法;有認為應明白社會不斷演變的常性,規劃師應作為教育者,面對強勢政府,喚醒市民追求美好生活意識及按插居民代表在政府單位工作的「基本規劃」;有透過不同的溝通策略和提供規劃知識,令公眾明白政治與技術上的資訊,讓社區自行創造在地的社區規劃,凝聚共識,達到政府社區雙方均能滿意的政策及方案的「溝通規劃理論」;有深信社區網絡及領導可有效輔助社區面對不同發展的改變及挑戰的「社會資本理論」;有提倡改變婦女在規劃中的價值的「女性主義理論」;及當今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理論」等。

  4. 城規理論演變過程與老子哲學理論關切的相似性

  5. 從上述簡短的理論演變描述中可看出,城規理論演變有正反理論的影子存在,及有跡象演示趨向至人文自然狀態的。下列:

  • 由數據化到人性化的轉變;

  • 由大藍圖的一步到位的策略到漸進主義的轉變;

  • 由關注單一社會需求到照顧貧富兩極的轉變;

  • 由上而下的策略到從向社區學習新理論的轉變;

  • 由政府主導到與公眾及社區溝通的轉變;

  • 由實踐資本主義主導到承認社會資本的重要性的轉變;

  • 由男性主導到遵重女性價值的轉變;

  • 及由解決單一議題到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多議題的轉變。

  1. 這是從兩極中不斷提升人文價值而出現的轉變過程。這與老子的正反理論、人類知識的侷限、輔天下之自然有明顯共通的地方。如以傾向至人文自然狀態為趨勢發展,及以正反理論推演下去,即由(1)政府主導轉變為政府諮詢公眾;及由(2)諮詢公眾至鼓勵公眾參與。接下來又會否向更遵重公眾自主權的方向邁進,由(3)鼓勵公眾參與到可以以民眾及政府兩者能共同題出專業方案,共同探討議題的階段呢?即是,會否由政府單一規劃轉變到社區多元分工規劃,令社區更多元化呢?那所需的條件將會是什麼?這在結論裡將再提及。

  2. 以香港發展為例,看老子哲學無為而治的實踐

西九龍文化區

  1. 保護海港條例的實施,是民眾唯恐政府以經濟發展為因而過度填海下,為了保護香港維多利亞港而促成的產物,這是前題。而西九龍文化區的建設倡議,則是政府希望育成香港文化追趕並達到世界水平的產物,當中政府及市民同樣要求海旁設施的興建,對海港可有更近距離的接觸。這是可從西九官方網站中可得知的。在現有西九的地塊和維港的水平線的接合點的高度差距看,有限度的填海(以保護海港條例的填海定義為準確)是有其必要性的。但過份制約的條例,卻做成西九龍文化區在初期階段不納入有關親水的填海設施於始發規劃之內這一曲線性的城規策略,避免因填海事宜轉變成焦點而忽略了西九龍文化區的實踐與工程開展。其中,政府主要官員授權民間的外聘專業全權負責規劃及發展安排,而只列出需要達到的目標。對於這一兩難旳局面,西九文化局有權決定這曲線性的城規策略,讓工程及時上馬,此乃政府輔西九文化局之自然的最佳例證。

以浸會中醫院擴展為例看政策執行的兩難困局

  1. 2012年政府就興建住宅房屋問題在全港覓地,規劃署在其九龍塘規劃區中初步擬訂一塊在起初無甚爭議的土地作住房發展。隨後,因在旁的浸會大學中醫學院希望擴建,動員全校及社會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出超過二萬個反應意見。原因為沒有必要在浸大旁邊低地積比率的土地內興建較低房屋效益的發展,而不讓予被反對者主張為對香港中醫發展將有長遠幫助的中醫院擴展之用。這出現了城市政策未能回應地區性訴求的兩難局面。但兩者也同樣為社會整體發展著想。規劃署一方面不想破壞不設立不良先例的核心制度,遭遇到反對即收回建議,影響整體覓地行動,另一方面則也發現擴建中醫學院也是美意一樁,對社會甚有脾益。這出現有政策思維與制度的兩難局面。也有可能因政策的執行而影響了理性規劃(如插針式房屋發展等)。

以機場三跑擴建為例看環保團體和發展倡議者在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及兩難局面

  1. 在2014年,政府最終拿到法定的環境許可,淮許正式動工機場三跑擴建工程。當中有穩含環境公義和城市競爭力發展提升的兩難局面問題。在三跑擴建研究之初直到現在,環保及保育自然生態的非政府、非牟利團體對本港海域生物的多樣性,尤其是海豚因被三跑擴建所影響的生存環境甚為關切,認為三跑的有關的填海工程將影響海豚的生存環境。另一邊廂,政府和傾向經濟發展的團體,希望三跑盡快落實,避免香港在經濟層面上被邊緣化。而對政治及經濟實務有關切的團體,則有探討空域使用的,有現存跑道加大效益化的。在這裡,出現了擴建填海或不填海並只是加大效益化現存跑道的兩難局面。在其中也出現了民眾對官方資訊的不信任問題。這顯然是資訊的不對等促成這一局面。在這裡,我們能否以「輔」民間團體對填海影響的知識,和「輔」政府及經濟發展團體對民間的想法及智慧的確切認知作出努力呢?我們又能否帶出更高的價值觀函蓋這兩難局面呢?

6. 結論

  1. 從上述討論可知,老子理論對城規理論的演變、未來的推論及實際的使用皆有參考的作用。它也具有對現今規劃困局的成因的分析用途及對解決困局的方法有啟示作用。以正反理論為依據,追尋人文自然的理想秩序,由衷的認為「社區規劃」將為下一波規劃思潮的主角。而所說的「社區規劃」應具備以下的功能及特性:(1)它是自發於社區內的想法;(2) 它以專業用語及想法作分析,代表社區表達予政府部門及城市規劃委員會知道;(3)在表達社區聲音之時,也同樣地灌輸城市發展的策略(即總的觀照及其想法)給社區;(4)它的功能可彌補因公眾與政府不信任的關係之中搭建溝通橋樑,同調雙方所使用的不同用語、想法,讓他們能在同一高度中討論;(5)「社區規劃」可協助受政府工程影響的社區,以專業用語,反映意見。這有助「輔」社區之自然成長的工具。在政府與民眾的知識彼此被拉近下,政府更能以說明利害的形式,和公眾達成共識,不用在緊急關頭有任何肢體衝突,讓政府能恪守「知其雄,守其雌」的處事原則。在今天2016年9月21日橫州事件的爭議中,望這份規劃研究能帶出有建設性的規劃思維。

參考書目

*劉笑敢:《詮釋與定向》,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___ 《兩極化與分寸感》,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

*___ 《老子(年代新考與思想新詮)》,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2005。

*___ 《老子古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2010。

*___ 〈道家視野看風雲〉,《現代哲學》2010.10,頁98-110.

*___ 〈老子“輔萬物之自然”古今淺說〉

Bruce Stiftel, 2000, "Planning Theory", Page 4 - 16 in The National AICP Examination Preparation Course Guidebook 2000, ed. Roshi Peleseyed.

242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香港能否透過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增加房屋供應?

土地共享先導計劃 ,是政府為紓解香港長久以來對土地和房屋的需求而製訂的短中期土地供應策略。政府旨在通過改變私人土地的規劃用途並提高該土地現有地積比率,以加速釋放私人土地的發展潛力,從而釋放多達150公頃的私人土地以做房屋發展。 根據該計劃,政府將完善基礎建設和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並縮短相關法定程序時間,以配合發展相關私人土地,而這正是私人發展商無法單獨做到的。 政府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曾預計,

bottom of page